甲醛(HCHO)废气简述及废气处理设备技术应用方案
一、甲醛废气特性与危害
理化性质
甲醛为无色刺激性气体,易溶于水(37%水溶液为福尔马林),沸点-19.5℃,具有强还原性,易氧化为甲酸或与氨反应生成六亚甲基四胺。
毒性危害
急性毒性:浓度≥0.06 mg/m³可致儿童气喘,≥0.5 mg/m³引发眼刺激,30 mg/m³可致死。
慢性毒性:长期接触低浓度甲醛可诱发鼻咽癌、白血病,导致DNA损伤及免疫功能异常。
主要来源
工业领域:人造板、胶黏剂生产,化工合成(酚醛树脂、脲醛树脂),纺织印染防皱处理。
生活领域:装修材料(涂料、胶水)、家具制造、汽车内饰释放。
二、甲醛废气处理设备技术方案
(一)核心处理技术
吸附法
工艺:活性炭/分子筛吸附塔捕集废气中的甲醛,吸附饱和后通过热空气脱附再生。
适用场景:低浓度(<100 mg/m³)、间歇性排放的废气处理,如家具厂、印刷车间。
效率:单级吸附净化率约80-90%,需定期更换吸附剂。
催化氧化法
工艺:废气经预热后进入催化床(贵金属/金属氧化物催化剂),在200-400℃下将甲醛氧化为CO₂和H₂O。
适用场景:高浓度(>500 mg/m³)、连续排放的化工尾气处理。
效率:净化率≥95%,运行成本较高(需热能及催化剂维护)。
生物处理法
工艺:利用微生物(如甲基球菌)在生物滤塔中将甲醛降解为CO₂和水。
适用场景:中低浓度、含复杂VOCs的废气(如污水处理厂、垃圾焚烧厂)。
效率:净化率70-85%,需控制湿度、温度及营养盐投加。
化学洗涤法
工艺:喷淋塔内采用碱性溶液(NaOH)或氧化剂(NaClO)吸收并中和甲醛,生成甲酸盐或CO₂。
适用场景:含酸碱混合废气(如电镀厂、制药车间)。
效率:单级吸收率约60-75%,需多级串联提升至90%以上。
(二)集成化设备方案
1. 多级联合工艺
高浓度废气:预处理(过滤除尘)→催化氧化→碱洗塔→排放。
复杂组分废气:生物滤塔→活性炭吸附→UV光解→达标排放。
2. 设备选型参数
参数 吸附法 催化氧化法 生物法
适用浓度 <100 mg/m³ 200-2000 mg/m³ 50-500 mg/m³
运行温度 常温 200-400℃ 20-40℃
能耗 低 高 中
维护周期 3-6个月更换吸附剂 1-2年更换催化剂 定期补充微生物菌剂
(三)技术经济性对比
吸附法:初始投资低(10-30万元/套),适用于中小型企业。
催化氧化:投资高(50-100万元/套),但长期运行稳定性强,适合大型化工厂。
生物法:运行成本低(0.5-1元/m³),但占地较大,适合场地宽松的园区。
三、应用案例
某家具厂废气治理
废气特征:甲醛浓度200-300 mg/m³,含粉尘及少量苯系物。
方案:旋风除尘→活性炭吸附→UV光氧催化→15m烟囱排放。
效果:排放浓度<0.05 mg/m³,符合《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》。
四、技术发展趋势
新型吸附材料:改性活性炭(负载MnO₂)、MOFs材料提升吸附容量及选择性。
低温催化技术:开发非贵金属催化剂(如CeO₂-Co3O4),降低氧化反应温度至150℃以下。
智能化控制:集成物联网(IoT)实时监测pH、温度、浓度,优化喷淋及催化效率。
通过上述方案,甲醛废气处理可根据浓度、成分及经济性需求灵活组合技术路线,实现高效净化与成本平衡。